在海洋工程、化工厂房等腐蚀环境中,混凝土结构常因氯离子渗透、碳化作用导致钢筋锈蚀。传统施工中,防腐剂添加量不足会导致防护效果大打折扣,而过量添加则可能引发混凝土强度下降、开裂等新问题。实际工程中常出现:
根据GB/T50476标准,不同腐蚀环境需采用差异化的防腐剂添加比例:
- 轻度腐蚀环境(内陆干燥地区):胶凝材料总量的2-3%
- 中度腐蚀环境(工业区、沿海100m外):3-5%
- 重度腐蚀环境(海洋浪溅区、化工厂):5-8%
当水胶比大于0.4时,需增加10-15%防腐剂用量以保证有效成分的迁移渗透。粉煤灰等掺合料超过20%时,应通过电通量试验验证实际效果。
泵送施工需增加0.5-1%的防腐剂以补偿管道吸附损失;冬季施工时,防冻组分与防腐剂的协同作用需重新计算配比。
某东海项目采用复合氨基醇类防腐剂,通过三重控制确保添加量准确:
1. 实验室确定基准掺量(胶材的6.2%)
2. 搅拌站误差控制在±0.5%以内
3. 每200方混凝土进行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
针对硫酸盐腐蚀环境,采用钙矾石类防腐剂时需注意:
- pH值需维持在11以上
- 添加量需随硫离子浓度指数级增长
- 与硅灰复配可减少15%用量
“增加剂量等于更好效果”:当防腐剂超过临界掺量(通常8-10%),混凝土孔隙率反而增大。某核电站案例显示,7.5%掺量比10%的抗氯离子性能提升23%。
“同种配方通用所有部位”:浪溅区与水下区的防腐剂类型应区别选择,潮差带需采用迁移型防腐剂+表面涂装的复合防护。
“忽略后期渗透补充”:对于已出现锈蚀的旧结构,可采用电化学迁移技术补充防腐剂,其有效渗透深度与电流强度、处理时间直接相关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1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销售全国 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