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,传统混凝土的自重往往占到结构总荷载的60%-70%。这种”肥梁胖柱”现象导致基础造价飙升,抗震性能下降。以某30层办公楼为例,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柱截面尺寸达到1.2m×1.2m,不仅占用宝贵的使用空间,更使地基处理费用增加40%。
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通过精选页岩陶粒、粉煤灰陶粒等轻质骨料,配合硅灰、矿粉等活性掺合料,实现表观密度1800-1950kg/m³的同时,抗压强度可达LC40-LC60。某跨海大桥引桥工程应用表明,相较普通混凝土,构件自重减轻25%后,桩基数量减少30%,整体工期缩短22天。
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约为同强度普通混凝土的70%-80%,这种”刚柔并济”的特性使其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更优的耗能能力。日本阪神地震后的统计数据显示,采用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建筑,其震害程度平均降低1-2个等级。
上海某380米超高层项目在核心筒墙体采用LC50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,使结构自重减少9000吨,降低基础造价1800万元。同时,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增加3.2%。
杭州湾跨海大桥引桥段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箱梁,单跨跨度提升至60米,减少桥墩数量15个,节约工程造价约3200万元。梁体自重减轻后,吊装设备吨位要求降低30%。
北京某历史建筑改造中,采用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进行楼板置换,新浇楼板厚度仅需原结构的80%,在保证承载力的同时,完美保留了建筑原有立面比例。
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/3-1/2。青岛某跨海大桥的检测数据显示,使用8年后,轻骨料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氯离子含量比普通混凝土低57%,钢筋锈蚀风险显著降低。
在-30℃的东北地区,掺加引气剂的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经300次冻融循环后,质量损失<1.5%,相对动弹性模量>90%,远超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1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销售全国 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