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和中子辐射对工作人员及周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。传统混凝土在长时间高剂量辐射环境下会出现结构性能退化,导致防护效果下降。辐射屏蔽材料需要同时满足高强度、耐久性和辐射衰减三大性能指标,这成为核电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瓶颈。
核电站防辐射混凝土通过特殊配比设计有效解决了辐射屏蔽难题:
- 采用重骨料(如磁铁矿、褐铁矿)替代普通骨料,密度提升35%以上
- 添加硼化合物等中子吸收剂,热中子屏蔽效率提高至99.7%
- 优化水泥基体结构,抗压强度可达80MPa以上
- 掺入特殊矿物掺合料,降低辐射导致的性能劣化速率
作为核岛核心防护结构,防辐射混凝土墙体厚度可达2-3米,能有效屏蔽:
1. 裂变产物释放的γ射线
2. 中子活化产生的二次辐射
3. 事故工况下的辐射泄漏
特殊配比的防辐射混凝土解决乏燃料水池的长期辐射防护需求:
- 湿式贮存池的池壁结构
- 干式贮存容器的屏蔽模块
- 转运通道的辐射隔离墙
针对中低放废物的处理设施采用经济型防辐射混凝土:
- 废物暂存库的屏蔽墙体
- 处理车间的防护地板
- 运输管道的包裹结构
性能指标 | 标准要求 | 实测数值 |
---|---|---|
线性衰减系数(60Co) | ≥0.21cm⁻¹ | 0.23-0.28cm⁻¹ |
抗压强度 | ≥60MPa | 65-85MPa |
氯离子扩散系数 | ≤1.5×10⁻¹²m²/s | (0.8-1.2)×10⁻¹²m²/s |
热膨胀系数 | ≤10×10⁻⁶/℃ | 8-9×10⁻⁶/℃ |
核电站防辐射混凝土的施工需特别注意骨料级配控制和温升管理,大型结构物通常采用分层浇筑工艺,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,间隔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1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销售全国 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