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材表面残留的油污、水分或锈蚀是环氧富锌底漆起皮的常见诱因。当金属表面存在0.1mm以上的氧化皮时,漆膜附着力会降低60%以上。喷砂处理不达标(Sa2.5级以下)会导致锌粉与基体金属无法形成有效电化学保护,在潮湿环境中加速涂层剥离。特别是焊接部位和边角处的处理疏忽,往往成为后期起皮的起始点。
施工时环境湿度超过85%或基材温度低于露点3℃时,涂层易产生”水泡型”起皮。数据显示,在10℃以下施工的环氧富锌底漆,其固化程度仅有标准条件的30%,直接导致漆膜内应力增大。沿海地区盐雾环境会加速未完全固化涂层的渗透腐蚀,这种”渗透型起皮”往往在施工后3-6个月才显现。
主剂与固化剂配比偏差超过±5%时,会导致交联密度不足。实验室测试表明,固化不完全的漆膜耐水性下降40%,在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极易产生”龟裂型起皮”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冬季应采用低温型固化剂,常规产品在5℃以下基本停止反应。
在环氧富锌底漆上直接涂覆聚氨酯面漆,可能因收缩率差异(环氧漆约3%,聚氨酯漆达8%)产生”张力型起皮”。正确的做法是涂装环氧云铁中间漆作为过渡层,其热膨胀系数(5.5×10-5/℃)能有效缓冲不同涂层的应力。
一次性喷涂过厚(超过150μm)会造成溶剂滞留,形成”气泡型起皮”。实测数据显示,80-120μm干膜厚度时附着力最佳。喷枪压力不足(低于0.4MPa)会导致锌粉分布不均,局部锌含量低于60%的区域会提前失效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1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销售全国 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