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筑防水工程领域,施工方常面临以下典型问题:
- 接缝处开裂导致渗漏(占比超60%的工程问题)
- 材料耐候性不足(紫外线照射3年后性能下降40-50%)
- 潮湿基面粘结力差(粘结强度降低30%以上)
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普通聚氨酯材料分子结构不稳定,在温差变化和长期水汽侵蚀下易发生链段断裂。
通过硅氧烷端基改性技术,该材料展现出显著优势:
1. 化学键稳定性:Si-O键能达452kJ/mol,是传统C-C键的1.5倍
2. 环境适应性:在-40℃至120℃范围内保持弹性(ASTM C719测试)
3. 施工宽容度:可在含水率8%以下的基面直接施工(GB/T 23445标准)
实验数据显示,其200%定伸应力保持率在人工气候老化3000小时后仍达85%以上。
北京某地铁项目采用该材料后,沉降缝渗漏率从23%降至0.5%以下。其150%以上的伸长率有效适应结构变形。
对比测试表明:传统材料5年返修率达47%,而硅烷改性体系10年完好率保持92.3%(中国建研院监测数据)。
通过ISO 10563标准测试,其位移能力达±25%,远超普通密封胶±7.5%的指标。
在上海某预制构件项目中,实现单组分室温固化,24小时即可达到使用强度(1.2MPa以上)。
三峡集团检测报告显示,在0.6MPa水压下持续1000小时无渗漏,抗渗性能提升3个数量级。
| 测试项目 | 普通聚氨酯 | 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乳液 | 
|---|---|---|
| 拉伸强度(MPa) | 2.1 | 3.8 | 
| 断裂伸长率(%) | 450 | 680 | 
| 耐盐雾(3000h) | 表面粉化 | 无变化 | 
| T型剥离力(N/mm) | 4.2 | 7.6 | 
注:数据来源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(2019)
Copyright © 2002-2021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销售全国 备案号: